梦幻童真

梦幻童真

马克‧ 夏加尔艺术世界里的天真情感和宗教象征,乍看有如稚童漂浮在弗洛伊德式梦境中,却是他对二十世纪人类所蒙受苦难之深层反思。

法国五月艺术节自1993 年创办以来,至今已举办了二十六届,并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文化盛事之一,在港澳地区举办逾120 场文化活动。由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法国多个公营及私营机构合办的「命运的色彩——夏加尔南法时期作品展」,无疑是本届法国五月艺术节的重点项目,展出夏加尔于1950 至1970 年间,在法国南部蔚蓝海岸创作的上百份作品。

夏加尔被誉为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现代主义画家之一,以及欧洲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人,本身更是二十世纪的证人和代表。人们曾尝试将夏加尔归纳为印象主义、野兽主义、立体主义甚至超现实主义信徒,但上述各标签均见木不见林。

在有生之年,夏加尔的创作极丰,艺术创作形式更是包罗万有,如各类绘画、插图、花窗玻璃、艺术印刷、舞台布景、陶瓷及挂毯等,可谓打破十九世纪陈规的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多面手。

马克·夏加尔原名莫伊舍·扎卡尔罗维奇·夏卡尔,是典型的犹太名字。

他于1887 年出生在利奥兹诺犹太人村落,距离白俄罗斯主要城市维捷布斯克仅五十公里,当年属日薄西山的俄罗斯帝国一部分。在沙皇统治时期,犹太人一般被禁止在栅栏区(或称定居区)以外地区居住。栅栏区的位置与早已亡国的波兰-立陶宛联邦领土大致相若,后者因多次被奥地利、普鲁士和俄罗斯瓜分领土而不复存在。栅栏区于1791 年由凯瑟琳大帝设立,并为继后七位沙皇所沿用,直至1917 年爆发俄国革命。

夏加尔出生在一个操意第绪语的哈西迪犹太教家庭,由于家境贫困且保守派犹太教禁止图像,据他回忆道,小时候家里没有任何形式的艺术品。当时,动辄导致上百人伤亡的反犹骚乱时有发生,反犹主义则是家常便饭,是制度化的内政政策。俄罗斯犹太人当年的处境,与第三帝国于1935 年颁布纽伦堡法案至1938 年发动水晶之夜期间,德国犹太人的情况极为相似。时至战间期,夏加尔的作品被苏联当局谴责为「资产阶级产物」,更被纳粹国民教育与宣传部约瑟夫·戈培尔定性为「颓废艺术」。

在历史的滚滚巨轮前,夏加尔俨如螳臂当车,不得不多次逃离老家俄罗斯和归化地法国。在惊涛骇浪的情况下,夏加尔得以逃离第三帝国的傀儡政权维希法国,并在轴心国入侵苏联(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)前一天抵达美国纽约。由于战事药物短缺,贝拉·罗森费尔德于1944 年卒于当地,令夏加尔肝肠寸断。老家的命运,则比波兰华沙更悲惨:以木材建筑为主的维捷布斯克几乎完全被夷为平地,而当地人民的死伤率亦高达99%。

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屠杀和破坏后,夏加尔究竟是如何鼓起勇气、决心和力量,创造出别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的?他的画作将天真的情感和宗教象征,以有如稚童漂浮在弗洛伊德式梦境中的烂漫方式展现。夏加尔的艺术是被动的逃避,亦是主动的抵抗,既现代也保守,感情至深却充满理性。在画作视觉享受的背后,隐藏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苦难和信念,而正因如此,夏加尔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他对理想世界的描绘之间,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反差。

早年在圣彼得堡和巴黎学习艺术时,夏加尔不过是来自白俄罗斯穷乡僻壤的土包子,却丝毫没有隐藏自己的身世,而是落落大方地示人。他的父亲生性虔诚且勤劳,曾是鲱鱼搬运工,以苦活赚取的微薄薪水养活一家人。老夏加尔当然不是画家,却不时在儿子的画中化身为鱼形图案。身处沙皇、布尔什维克和纳粹统治下,固然没有多少个人自由可言,但他却与妻子在画中——也只能是在画中——翱翔于天际,远离二十世纪的历史洪流。夏加尔年纪愈大,作品愈是活泼。他在于1985 年在法国南部小镇旺斯圣保罗逝世时,现代主义已完成其生命周期,而远在白俄罗斯的老家,亦已进入米哈伊尔·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时期。二十世纪的沧桑陵谷,令人不胜唏嘘。

以伊迪丝·琵雅芙的香颂及感伤恋歌配搭夏加尔的水粉画并不违和,却不免落入俗套且思想懒惰。展出单位特意在展览入口处,播放迷人的音乐动画短片《音之色》。《音之色》由屡获殊荣的法国籍乌兹别克钢琴家米哈伊尔·鲁迪创作,以浪漫幽美的钢琴乐章,配搭夏加尔在半个多世纪前,受法国文化部部长安德烈·马尔罗委托创作的巴黎加尼叶歌剧院巨型天花装饰。夏加尔是二十世纪的受害者,而鲁迪的家人亦曾受苏联政权迫害;前者的绘画与后者的音乐相结合,是为对历来伟大作曲家的赞礼,更是令人陶醉的「总体艺术品」。

「命运的色彩——夏加尔南法时期作品展」糅合视觉盛宴、梦幻旅程及情感宣泄等元素,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流展览,将一直开放至八月二十六日。

分享